揭开“羌姆巴”面具神奇的面纱、藏族羌姆面具欣赏
(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人气

揭开“羌姆巴”面具神奇的面纱、藏族羌姆面具欣赏

  古老的藏族面具艺术作为宗教文化和民间文化的载体,它的起源可追溯至一千四百年以前。“羌姆”面具艺术作为一种凝固着藏民族喜恕哀乐形象的表情艺术品,一开始就成为藏族悠久、凝重的文明发展史真实的写照物。

  藏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仅体现于卷轶浩繁的经典文献,艳丽古朴的绘画雕刻,金壁辉煌的寺院、建筑,展露于甘露般清淳、甘甜的民间歌舞海洋,也展现于神奇和幻梦般疑重与豪放的藏传佛教“羌姆”神舞面具艺术。

  面具,藏语音译为“巴”,是指用纸、布、木、金属、泥、石等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可戴在头上进行宗教仪式、舞蹈、戏剧、歌舞等表演或供悬挂祭祀供奉、膜拜观赏用的人物、动物、鸟禽面部的造型艺术形式。

  “羌姆”面具是多彩多姿的藏族面具艺术中独具风采的重要组成部份,“羌姆”意为跳神之意,藏传佛教寺庙每逢重要的佛教节日都要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羌姆”跳神活动。 “羌姆”绝非一般娱乐形式,而是一种神圣、严肃、庄重的宗教仪规祭祀活动,担任表演的僧人都要着以宽大的神衣,手执法器,载上象征神、佛、护法、鬼怪的威严而光怪陆离的宗教面具,在庄严雄浑的法号、锁纳和鼓钹的伴奏下,按照佛教密宗教义教规表演各种动作、以祭祀先祖、神灵,为芸芸众生消灾驱邪、祈祷福寿吉祥。

揭开“羌姆巴”面具神奇的面纱、藏族羌姆面具欣赏

羌姆神舞

  历史解读“羌姆巴”

  藏族面具艺术,是藏族文明历史进程中的产物,正是悠久而古老的藏族文明孕育出了在世界艺海中独树异帜的藏族面具艺术。和任何国家、民族的艺术一样,藏族面具艺术也伴随着它的民族走过了自身形成、发展、兴盛的漫长历程。

  1、远古藏族先民“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观念和生灵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是藏族面具形成的基因。

  面具源于原始巫教和图腾崇拜,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原始初民的思维观念,审美情趣及文化特征。远古时期,生存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以游牧部落生活方式生存的藏族先民,与生活相依存的牛、马、羊、犬、黄鸦、崖雕等飞禽走兽建立了极其密切的关系,这种亲密的关系也源自藏族先祖崇信的“万物有灵”的原始笨教思想。故藏族原始笨教所崇拜的神祗多以各种动物形象为寄托象征,

  弥猴崇拜,弥猴是藏民族最早崇拜的动物之一。它源于藏族古老的“弥猴变人”的优美传说。时至今日,在古老的嘉绒藏戏和民间歌舞中表现最多的动物形象仍是猴。在嘉绒藏族人心目中,猴是一种吉祥物,他不仅是自已的先祖,而且还象征着机智、勇敢、灵巧、智慧。

揭开“羌姆巴”面具神奇的面纱、藏族羌姆面具欣赏

神牛出场

  牦牛崇拜,藏族人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牦牛,牦牛是藏族人生存之本,生命之源,藏族人认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牦牛是为藏民族的生存来到雪域高原的。故牦牛在藏族人心目中自然是崇拜的神灵。在古老的笨教创世说中,牦牛还被视为创世大神。

  牦牛崇拜现象在藏区民间更为突出。在喜庆节日人们要跳类似牦牛图腾面具的牦牛舞;在圣地神山、圣湖、玛尼堆上、佛塔四周或居家大门顶上都有供放牦牛头骨图腾的习俗;一些寺院内还悬挂有整头牦牛干尸标本,用以镇魔去邪。

  祗羊崇拜,笨教把世界分为天、地、地下三界,认为三界各有其主,即年、赞、禄三神各统治看三界。年,藏语意指羱羊,一种似羊的野性、是年神的最初形象,年神高居于天上的白云之中,是光明、生命永生永存的象征。笨教又把他想象成山神、人间的守护神。故羱羝成为藏族古代人们崇拜的对象。

收藏: 1 次
热点文章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