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武强年画简介、衡水武强年画图片欣赏(5)

人气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武强画厂首先受到冲击,几万方木版被付之一炬,年画生产再次受到历史上最大的打击。年画业陷入极端困境。然而年画艺人们巧妙地将原来畅销民间传统木版窗花产品,经过再创作,冠以“抓革命、促生产”、“只生一个好”等计划生育的先进口号,始终保持了旺销势头,满足了人们那个年代文化贫乏的渴求,显示了武强年画在民间旺盛的生命力。另外有专业人员承担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和风险,掩护了部分重要的年画资料。如乔町村老世俗韩治国,将画版藏在房顶上,使300多块古板幸免于难,后来捐献给中国美术馆。杜林村吴湘莲老人把画版藏在炕洞里和夹皮墙中,使500多块古版幸存下来。其中“父子协力山成玉,兄弟同心土变金”花鸟组字对联画版,系明代古版。现收藏在武强年画博物馆。大段庄吴春沾是热衷武强年画事业的民间艺人,文革中将心爱的年画资料藏在风箱里,后来将部分资料无偿捐献给武强年画博物馆。王兴邦冒着被打成反革命的巨大风险,保护了一批珍贵的年画资料,成为建立武强年画博物馆的重要基础。旧城村兴盛画店传人贾增起,在1964年盖房子时,把200多块古版藏于房顶夹层,躲过了“文革”的灾难。

在2003年,民间文化抢救活动中被发现,受到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和省文化厅的高度重视,多次指示“一定要抢救保护下来”并从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2003年10月11日在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书记白庚胜、省政协副主席李有成及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北民协主席郑一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薄松年和省文联李生副主席参与下和县委、政府参与指挥了对“武强旧城村秘藏古版的抢救挖掘”活动。有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50多家新闻媒体的100多名记者目击了抢救现场。抢救出159块古版,有13块被专家当场鉴定为“民间国宝”尤其是《三鱼争月》古版,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武强年画开始恢复生机,1980年经文化部批准成立了全国唯一县级出版单位“武强年画社”到2002年共出版发行武强年画780种,发行6000万张册。武强画厂,与时俱进增添胶印机等现代化设备,年画 产量达到1000万张册,中堂画生产达到120万套。武强年画产品,79年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优质产品”;两次荣获“河北省百花奖”;胶印年画获“部优产品”,丝网印武强年画荣获“全国金网铜牌(三等)奖”;木版年画《大戳锤门神》获国家金奖。1985年在省委副书记李文珊支持下,武强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现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省级重点博物馆、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国家AA级旅游景点,南京大学等十几所大专院校的教学研究基地。2002年,完成二期工程;扩建展厅等配套设施2600多平方米,并进行了第二次改陈。成功举办了三届“武强年画艺术节”。2002年,举办了“中国武强第三届年画艺术节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第17届年会”。2003年配合中国民协、河北省民协成功的进行了“武强旧城村秘藏古版的挖掘抢救工作”。经过多次严格考察,2003年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十大试点之一,七个专业试点第一名”;2005年武强年画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6年1月22日国家邮政局为武强年画发行四枚特种邮票,成为国家名片。2003年1月16日,央视国际新闻,新华社消息报道“目前,河北武强年画博物馆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年画专题博物馆”经过多年艰苦奋斗,武强年画博物馆世藏品达到100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7件,二级文物278件。三级文物580件。大部分文物尚未定级。目前武强年画的影响不断扩大,声誉越来越高。武强年画和武强年画博物馆已经成为武强的象征,对外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武强年画制作工艺

河南武强年画简介、衡水武强年画图片欣赏

武强年画的制作工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最早是全部以手工描绘的“生笔画”,因产量小,价格高,难以普及。后来发展为以定型样稿为底本,把透明白纸覆于其上,一张一张地照样拓描,叫做“过稿活”。这种工艺生产年画数量也很有限,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后来木刻印刷术引入画界,到明代已很普及,年画制作工艺进步为将墨线稿刻成版,成批印刷,然后施色敷彩。如人物画,先用墨线版印轮廓,再手工一张一张地开脸点唇、烘相子(染面颊)、描眉眼,即半印半画。随着年画的广泛发行,制作工艺逐步发展为全部木版彩色套印,形成了绘、刻、印、裱等专业分工。至民国时期,又出现了石版印刷机,为大宗年画的印行又增添了一种新工艺。建国后,大宗生产多用胶版印刷。

收藏: 1 次
热点文章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