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鱼文化与生殖崇拜剪纸(2)
(过年春花剪纸)

人气
(过年春花剪纸),附近浐河的水量也大得多。“中全新世早期(85005000 a B.P.),气候十分温暖,亚热带树种时有侵入,大约在60005000 a B.P.之间,温度上升到最大,约比现今高出2℃,这是大西洋期的特点,称为‘仰韶最暖期’。”[?]“半坡人在历史上经历了一段相当温暖湿润的时期,湖沼密布犹如今日的江南水乡。在这样的环境下鱼类是很繁盛的,因而鱼类动物成为半坡人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得的重要食物来源。”[?](2)通过对出土生产工具的统计和分类,可以发现,“农业工具中只用于农业的仅石斧一类,其它的为多用工具,如铲、锄、刀等;而渔猎工具的专用性要强得多……我们认为当时的农业并非那么发达,它虽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但其提供的食物较其它经济方式之合要少得多。”[?]半坡出土渔猎工具一共644件,其中骨鱼杈21件,骨鱼钩9件,石网坠320件,此外还发现有鲤鱼胸椎,可见当时的渔猎是非常发达的,在半坡人的生活中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之一(过年春花剪纸),而鱼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的主要食物之一。因此,将鱼纹视为对渔猎丰收的祈求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大多数绘有鱼纹的器物和陶片都出自于半坡氏族的祭祀区。仅见的几个完整恢复的陶盆皆发掘于“大脏土坑”,亦为祭祀重地。而这些器物用途之一为早夭婴儿的棺,在成人墓葬中未有发现。而鱼纹也几乎绘在同一种器物上,即Ⅲa型。[?]为之提供解释的论文中谈到其用途的巫术性质,祈求祖先或神明的保佑,“原因可能是小孩是娇嫩的,小孩的灵魂也是娇嫩的,更需要精心的保佑……是为了在阴间的小孩提供强有力的保护。”[?]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单纯通过在器物上绘制鱼纹来祈祷丰收是不太可能的,被绘制陶器都不是一般生活用具,而应该有特殊作用的,因此,可以推测鱼纹有一定的宗教祭祀作用。

  生殖崇拜论中又有包括两种比较典型的论点。一种为对多子多福的祈祷。最早的直接研究资料可追溯到闻一多《说鱼》,该文是所有持生殖崇拜论观点的半坡鱼纹研究者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献,包括该观点的主要立论者赵国华和美学大家李泽厚都直接引用其文。但值得注意的是闻一多在《说鱼》中征引的材料上限为而《诗经》中的《齐·敝笱》、《陈·衡门》、《召南·何彼秾矣》。可问题在于:《诗经》的成书年代一般被认为是在春秋末期,与半坡人生活的年代相距远甚几千年。以鱼为中心的隐喻,甚至将其检索为“年年有余”,是在根本不考虑文献有效性的情况下进行的(过年春花剪纸),典型地将现代人对鱼的看法加诸于原始人身上:这种文化现象是否可以发生在70008000年前?“祈祷多子多福”的看法较“祈求渔猎丰收”的论点而言,更加倾向于文化学,亦无法摆脱文化学自身的一大弱点,实物证明的可能性趋向于零。第二种观点主要是女阴崇拜论。最早是赵国华在1988年发表的《生殖崇拜文化略论》认为鱼纹是生殖崇拜的象征。不是图腾,而是女阴的象征。其观点曾经在学界引起不小的讨论,而且也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但在世界其它同类研究中,以鱼喻作女阴的论述也比较罕见,就原始人的思维推测,进行如此复杂的隐喻,是比较困难的。从贝壳对女阴的比喻对照,便可以发现这一点。在这种论述中,也是以理论为主要支撑,而非文献或实物。而且在《生殖崇拜论》的其它章节和相关的文献中进行检索,便可以发现弗洛伊德的“原欲”(libido)理论是持该论点者的主要来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弗氏理论自身缺乏有效的实证性——尽管它也很难被证伪。因此将一切都归因于“原欲”,贝壳、石祖、柱头、鱼纹皆成为生殖器的象征,似乎也有推理过度的嫌疑。同时,这两种观点有一共同的弱点,即对鱼纹之间的差异性,鱼纹自身或与其它动物、植物纹的组合,以及鱼纹的历时性发展变化,尤其是在形式和色彩方面,无法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深入的研究。 

陕西鱼文化与生殖崇拜剪纸

(连年有鱼樊小梅剪纸)

陕西鱼文化与生殖崇拜剪纸

(陕北生殖鱼剪纸)

收藏: 1 次 剪纸 民间艺术
热点文章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