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面塑艺术的起源与历史(3)
(传统节日手工怎么做)

人气

  扬 州面塑艺人 何传俊 ,是扬派面塑的代表人物。他祖籍兴化,祖上从事捏面人的行业已经八代。他从小就继承祖传的手艺,跟着戏班闯荡南北,塑造很多戏曲人物。上 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定居扬州,后来在扬州瘦西湖公园里的绿荫亭摆摊捏面人。他捏塑的人物、飞禽、走兽,姿态各异 , 神情毕肖,栩栩如生。由于技艺功底深厚,佳 作叠出,何传俊曾先后赴上海、深圳两地传艺,并两度应邀去日本进行技艺表演,赢得国内外观众对他“技术精益求精,手艺巧夺天工”的赞誉。如今何师傅已经退 休了,他的手艺被女儿 何燕兰 所继承。何燕兰在瘦西湖捏面人已经有五年了,制作的题材除了传统的戏曲人物和生肖动物外,还有颇具当地特色的扬州八怪形象,作 品于简约中见泼辣、饱满中见夸张。

  无 庸置疑,面塑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对传统的依赖性强,传承的面太窄,定位始终是民间手艺,不被学校教育所重视。尽管偶尔有个别面塑艺人被请进艺术学院的课堂教 过学生做面塑,也只是短暂的,更没有听说有哪位高等艺术学院的学生去从事面塑行业的。面塑艺术世代相传发展到现在(传统节日手工怎么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或者教育家;经营的 方式从挑着挑子走南闯北逐渐变成了在城市的步行街上摆个固定摊位,琳琅满目的面人成为旅游纪念品,满足着游人猎奇的目光。

  在 这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时代,都市文明强大的诱惑力使地方民俗文化日益崩溃。面塑等民间艺术承载着深刻的民俗精神,他们就是华夏民族的文化遗产啊!传统社会中 因为“重道轻器”思想的原因已经造成很多技艺的丢失,如今在 21 世纪,在这个充满非物质文化遗产拯救的时代,我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面人?

面塑艺术依托民俗而生,却要顺应时代而变,变则活。沿着“建立机制、组织协会、扩大宣传、普及教育、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打造品牌”的发展道路,面塑艺术将走出一片辉煌的天地。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流传着很多民间工艺。据百科知识词典解释,“民间工艺”是指农村、牧区、渔场、城镇劳动者所创造的工艺美术品,与宫廷工艺相对而言,特征为: 1 、材料简单、便宜,常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2 、加工朴素、单纯、简练,体现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审美素质。 3 、作者广泛,技艺代代相传,保留了较多的民族传统。 4 、民族风俗和地方特色浓厚。民间工艺的种类很多,如:皮影、剪纸、蜡染、泥塑等,其中,面塑作为民间工艺的一枝奇葩千百年来一直绽放着独特的光彩。   面塑,俗称“捏面人”,史料中记载,早在汉代时对面塑就已有了文字记录,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和发扬,已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   一、 面塑的艺术风格1 、造型特点   现在流传的面塑工艺以地域划分基本上形成两种风格,黄河流域的面塑多古朴、概括、粗狂、豪放,以山西、山东为代表;而在长江流域,面塑多为细致、精美的特点,以上海为代表。   拿黄河流域来说,山西地区的面塑作品外形型多简练、夸张、生动,并富有雅拙的美感,常见几何直线形式及秦汉遗风的适合纹样,地方特色浓厚。鲁西北地区的面塑作品多以圆雕造型为主,线条圆润流畅、删繁就简、高度概括,更大幅度地追求神似,大都为扁平状,既宜于平放和吊挂,又宜于晾干。大的有约 15 厘米高,小的只有约 6 厘米,非常适合随身携带和随手把玩。而鲁中和鲁东地区的面塑比鲁西北的面塑在造型上更注重内部结构的掌握,对象的面部表情、身体结构的细微转折乃至随身佩戴的饰物无不刻画得惟妙惟肖,这也是面塑工作者们制作水平的体现。   上海面塑在造型上摆脱了黄河流域概括、粗狂的特点,较山东、山西两地更为细致,外形更注重人物动态的刻画,而面塑整体造型也更优美、逼真、温婉,面部表情刻画非常细致,衣纹简练概括,线条挺劲流畅,更贴近长江流域人民细致委婉的性格特点。2 、装饰特点   总体而言,黄河流域的面塑装饰多用夸张、大胆的对比手法,而长江流域的面塑装饰中,色彩对比相对较少,除了纯色外,大面积用间色以及白色,效果更加淡雅。   山东面塑的装饰以大量的纯色为主,色彩艳丽、明亮,除了大面积的红、黄、蓝、绿以外,还配以少量的白色、钴兰作点缀,最后用黑色线条勾勒,视觉冲击力强,沉稳而神秘。山西面塑除了具有以上特点外,还以豆、枣作为点缀,一般用于装饰眼睛,达到整体上的对比效果。   上海面塑作品用色较为淡雅,常用大量间色,如粉红、中黄、淡绿、土黄等,并且在各色之间也有大面积的白色、黑色等无彩色以降低色彩的对比强度。   二、面塑的工艺及题材   面塑实际上就是“馍”,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用手指和小刀、小篦子、竹针等通过压、按、点等手法塑造出点、线、面等造型元素而形成的各种小型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的工艺品,制作步骤有四,分别为“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缺一不可。面塑的核心技术是发面,只要掌握好发面技术,按照式样、步骤进行捏制,那么一个鲜活的面塑形象就会脱颖而出。据说面塑最传神的部分是“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这也是制作人最难把握的地方。   面塑的题材非常丰富,一般会因场合不同而不同。比如,春节来临前,捏制鸡、鸭、鱼、葡萄、石榴、茄子、佛手、满堂红等,以象征万事如意、多福多寿;在“寒食”节祭祖时,捏制 “蛇盘盘”,祭祖时晚辈吃掉“蛇头”,表示“灭毒头、免灾祸”;婴儿满月时,由姥姥家捏制椭圆面圈上放置精美十二属相的面塑,即为“囫囵”,寓意孩子健康成长;老人寿辰时捏制寿桃,寓意老人长寿等。除了以上题材外,面塑艺人还根据历史故事创造出嫦娥奔月、天女散花、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霸王别姬等古装人物作品,正如老艺人所说:“天上飞的,地下跑的,什么都能做。”   三、面塑的用途   面塑作品按用途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可食用的面塑,一般农家在各种节日里捏制的都属于这一类,这类面塑通常用精制面粉制成,用食用色素进行色彩装饰,其他点缀物也以能食用的豆类、枣类为主,既达成了人们祈福纳祥的心愿,又能果腹,一举两得。   面塑作品在初期被人们看成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玩意,民间艺人挑担叫卖于村乡之间,深受人们的喜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才形成了另一类专供收藏用的面塑,通常以历史故事为题材,有久放数年不干裂,不变形,不虫蚀之特点。   面塑作品色彩鲜明、色调明快、晶莹透剔、精微细致、情景交融、趣味盎然、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风彩和神韵,又不失民间艺术的纯朴气息。面塑艺术有着其不可取代的艺术特性,也有着其他材料不能比拟的独特质感。面塑作品全手工制作,塑造出了丰富的艺术作品。面塑表面光亮,其造型简练夸张,用色大胆泼辣。有着浓厚的浪漫气息,给人以动感和美的享受。 

收藏: 1 次
热点文章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