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面塑艺术的起源与历史(4)
(传统节日手工怎么做)

人气

面塑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的一种,是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经过防裂、防霉变等处理,再经手工捏、搓、揉、掀等工序而成。俗称 " 面人 " ,是在我国流传很广的民间工艺。因其取材容易、制作简便、贴近生活而备受人们青睐。    有关面塑的历史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始于汉代,一说始于明代。两者虽然时间相距一千多年,却客观反映了面塑的生发承续关系,不能截然分隔开来。据文献资料,面塑源自于传统的饮食文化,   汉代说,是指当初小麦最早加工成面粉被人食用时,即蒸制了一定的形象。在此意义上,把汉代视作面塑的起步时期并不为过,应属不自觉阶段。宋代梦粱录中曾记载着把面塑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在陕西、河北也有把面塑称作“面花”和“年馍”的,并将这古老习俗一以贯穿于节庆日子的始终。   明代说,是指面塑逐渐脱离食用,演变成单纯艺术形式独立存在,历史地位正式确立。明代商业比较发达,店铺作坊林立,一些身背工具箱,四处奔波的面塑艺人出现在繁华闹市。为谋生计,他们以此为业,各施才能,以吸引众多观者与买主。如此相互竞争便成了有意识的创作行为,大大激励了面塑技艺的提高。所以,明代面塑欣赏性明显增强,且有独立经济价值。    到了近代,受文人艺术的影响,面塑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出新,其艺术魅力同样为许多王公贵族所动。他们不惜重金订购,或作贺礼馈赠亲朋,或作陈设摆放自家案头。面塑由街头转向登堂入室,从此身价百倍,整体水平产生质的飞跃,表现手段和表现技巧日臻成熟完善。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经营,面塑早已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部分。由于内容上取材多为传统民间故事(传统节日手工怎么做),人物造型占的比例比较大,因而又俗称为面人。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腻、灵动、精巧。就其存放方式来看,有签举式和盒装式之分,而盒装式又以比较便于保存和携带受到青睐。   面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更多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旨趣和技艺特色,其中包含了绘画、雕塑、刻印、装饰等诸多因素。因此,面塑既是雕塑却又超越了一般雕塑的意义。

收藏: 1 次
热点文章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