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名家:第一代面塑大师汤子博(3)
(刺绣是哪里的民间艺术)

人气

面人汤的心愿

  汤子博有3个儿子,都是大学毕业,长子麟瑞、北大原子物理系毕业,是原二机部的高工,三子麟成,北京建工学院毕业,是建筑工程师。子承父业搞面塑的只有次子夙国。子博的二兄有贵和小弟有益一直跟他搞面塑,早年京城曾有面人汤三兄弟之誉。如今三兄弟都已作古。汤有贵的儿子麟祥,20多岁去世,他曾教过俩徒弟北京的胖陈和天津的六一子。汤有益教过长子麟玉、三子金章。当时面塑流派还有赵阔明和郎绍安。赵阔明曾任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自成一派,人称面人赵。郎绍安后来也自成一派,就是现在的面人郎,他的女儿郎志丽在面塑上也颇有名气。汤夙国从小跟父亲学习绘画,但特想当中国的爱因斯坦,考上北京工业大学后,上了一年半,工艺美院的吴达志教授劝他退学,跟他父亲学面塑。他退学后,在面人汤工作室给父亲当助手,1961年又考上了中央美院雕塑系,毕业时赶上了“文革”,先到农村,后到部队接受再教育,后来到中医研究院搞人体模型。汤子博当时已去世,汤家的后人没一个搞面塑的,眼瞅面人汤要断桩。1976年前后,当时的国家主席李先念曾问过面人汤,有人说他儿子在中医研究院做舌苔。此事引起国家领导人的关注。新华社为此发了内参。不久,汤夙国给当时的文化部长黄镇写了一封信,要求抢救面人汤。黄镇接到信后,两次约见汤夙国。1978年,中央美院成立了面人汤工作室,老汤算是重新归了队。老汤有父亲的真传,再加上在美院“科班”系统学了五年,其面塑技巧自然非同寻常。当时,他恰逢人生壮年,有了施展才华的艺术天地,很快进入创作巅峰期。老汤在两年内露了两次脸,一次是国家领导人出访,要以面人汤的面人作为国礼。他一气儿塑了4个面人,美院教授罗工柳从日本买回的金粉,侯一民院长陪他到木器厂定做木匣。另一次是1979年他与吴冠中、韩美林、郑于鹤(泥人张的徒弟)一起在美术馆搞四人联展。

  可以说,改革开放以后,面人汤又获得了新生。那几年,老汤有了展示面塑技艺的机遇,老汤的面人作品先后到加拿大、美国、日本、毛里求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展览,在美国的麻省还专门给老汤办了个面人陈列馆。老汤还当上了市文联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的面塑艺术通过面人汤被国际艺术界所认识。老汤作为面人汤的第二代传人,为中国的民间艺术争了光。去年,通州区为开发运河文化,投资建立了面人汤纪念馆。按说这些好事会让已入暮年的老汤感到欣慰,可是您如果跟他深聊,他会倒出自己现在的苦衷。老汤对记者说,眼下最让他苦恼的就是面人汤已近人亡艺绝。他拿出一张1935年京城实报半月刊登的一篇介绍面人汤的文章让我看,这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介绍做面人艺人的报道。其中有面人汤没有徒弟、绝技面临失传的感叹。老汤说: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真正能继承面人汤艺术的只有我一个人了。因为面人汤的面塑是真正的艺术品,跟我们常见的面人有所不同。搞面塑必须有扎实的艺术功力,懂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还得有一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指望靠它发财不行。这些年我一直在找徒弟,但是能把面人汤艺术传下去的人还没找到。我现在已退休,离婚后,属于我的房子还没有,生活状况如此糟糕,哪儿有心思搞创作。几年前,我跟美院提出带两个研究生,至今没有下文。他对记者说:以我现在的精力,如果有人支持我,我还能创作一批精品,我把生命预支10年,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前,把历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精彩场面,用面塑搞一个大型回顾展,此外还想把古代散文名篇记录的有名场景如“夜宴桃李园”、“虢国夫人游春图”等搞成面塑。我还想写一部面人汤传奇(刺绣是哪里的民间艺术),但实现这些理想,确实需要有人扶持。(刘一达)

公  元

北京通州

收藏: 1 次
热点文章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