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遗忘的精美传统民间手工布艺作品(2)
(传统手艺)

人气

那些被遗忘的精美传统民间手工布艺作品

甘肃庆阳布老虎中国各地布老虎造型多以双鱼眉、人祖鼻,太阳眼为主。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布老虎与真实虎的属性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中国百姓对虎的艺术创造是认同的,谁也不怀疑那不是虎,何况它远远超过自然虎的威力,而成为人们心中无所不能的神灵。

那些被遗忘的精美传统民间手工布艺作品

陕北布制鱼陕西遮裙带儿为人面,双头鱼的组合设计在民间繁多的鱼艺术造型中,西北地区的山西、陕西、甘肃一带,风格较原始古拙,鱼完全脱离了自然形态。在黄土高原上生活的妇女,甚至一辈子也未见过真鱼是什么样子,她们所创造的鱼是从前辈那里传承下来的。那是一种观念符号,是象征着生育繁殖的鱼;或者作为保护神的人面鱼,如同人面莲花、人面蛙身、人面蛇身一样,人面鱼是被神化的崇拜物,点出崇拜“鱼”的目的是与人的新生命相连的。那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纹样的变体。布制品的鱼形比其他民间美术品种的鱼形,如剪纸、面花、刺绣等更富于表现力。布制品是立体或半立体的,可以综合以上民间美术品种的特点加以发挥,无论结构、造型、色彩、质感都更丰富。此外,布制鱼又扩大了其实用范围,使农村妇女有更多发挥艺术才能的场地。农家妇女们利用集存的碎布头,拼合着、裁缝着,再以彩线勾绣;通过鱼的制作,为自己、为亲人将祝福、希望、保佑、爱心全部编织在其中,创制成遮裙带、荷包、香袋、肚兜、挂坠等民艺品。西北地区民艺品所表现的鱼,与华夏民族先民在陶器上所表现的保护神和繁殖之神的鱼,应该是一脉相承的(传统手艺),鱼和龙、虎、蛇、蛙、鸡(鸟)等神兽在民艺上有着同样的地位。

那些被遗忘的精美传统民间手工布艺作品

华阴的布制蛙我们在华阴县见到为小儿缝制的布蛙形象,十分神奇。它不同于一般蛙枕,也不同剪纸“蛙变娃”的表现,更不同五月节五毒蛙耳枕。它是用白布做底色,少量黑布衬头部,彩线勾绣五官和点缀花饰的人面蛙身。显然这又是民间的意念造型,不求物体对象的自然真实性,而取其观念的合理性。蛙对民间庶民说来就是娃,就是祖先规定的古老的生殖之神。蛙、人结合是明确的点题,如同人头虎身布老虎、人鱼合体等一样的构思,是先民传下来的人兽合体,是作为神灵崇拜的遗训。人头蛙无疑是新娘的陪嫁物,是希望的寄托也是性启发和胎教的依据,当然更是陪伴新生儿玩耍的保护神灵。华阴县的人面蛙,也是女娲始祖的造像,只是我们这些人少见多怪。老百姓们感觉极平常,认为是由古以来天经地义的事。娃,是生活的希望,是人生轮回的开始。因而民艺品中的蛙、人面蛙的象征寓意以及围绕蛙的文化现象,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那些被遗忘的精美传统民间手工布艺作品

鱼枕、蛙枕甘肃庆阳蛙耳枕。鱼成为各类民艺品的表现母题之一,刺绣、剪纸、面花、各种布制品,民玩、瓷绘、木版画等都有以鱼为题材的刻画。鱼在华夏民族中,形成一个庞大而悠久的文化艺术系列。我国西北地区,尤其甘肃陇东,广泛以鱼形制作儿童的“耳枕”,形式突出,花样繁多,一条鱼的背上,做蛙或鸟、虎等形象补缝着。又在背中间做一“◇”或“○”、“☆”形的洞,从实用性上考虑,是为了保护小儿的耳朵,使之可透气,因曰“耳枕”。鱼枕是裁剪、缝织、刺绣以及色彩搭配立体型的综合艺术制作,所以被分类为民间妇女创作的布制品。当前为了开发旅游产品,鱼枕被大量制作,脱离了传统民俗意义,而被纳入商品流通轨道,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那些被遗忘的精美传统民间手工布艺作品

收藏: 1 次
热点文章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