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皮影戏、山西孝义皮影简介,山西皮影欣赏(3)
(传统老手艺)

人气

山西皮影,作为一种民间传统的小戏,在表演时,以驴皮、牛皮刻制的人物、布景和道具搬上舞台,造成影像,亦即“皮影戏”。这种形像的造型特点是:戏剧中的人物形像都是正面和侧面的。由于皮影戏表演中的局限性,只能通过正侧面的影像的活动展开戏剧情节。自然,这种美术造型也只能是运用正侧面这种角度才能最为典型地表现出戏剧艺术造型。由于皮影戏只宜表现高、长度的空间,因而与剪纸的表现方法有相似之处。人物的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与戏剧上的脸谱、服装的程式是相通的。皮影戏的装饰性,尤其是夸张手法极强,在布景方面,有着殿阁、楼台、庭院、山水、树石等;道具中,有桌、椅、车、剑、戟、刀枪等,造型颇为概括洗练。

山西皮影戏、山西孝义皮影简介,山西皮影欣赏

山西皮影制作:

山西皮影,在制作方面,取料以牛皮为主,由于牛皮的韧性、透明性极强,着色颜料甚为讲究,因而艺术效果颇佳。传统的制作方法是,将紫铜细丝除去表面染物后浸入到酸性溶液中,一年后便可得绿色,而且时间愈久愈翠、透明度极好。黄色(传统老手艺),是用中医栀子一味细研蒸取,色泽黄而且透明;红、紫、蓝,可用银米、大蓝、二蓝、墨蓝研细澄取得。

山西皮影戏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民间,在农村,是山西广大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形式之一。

山西皮影戏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民间,在农村,是山西广大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形式之一。山西皮影兴于清代,分南路和北路二派。南路皮影,以新绛、曲沃、临汾、运城等地为代表。北路皮影,以广灵、灵丘、代县、浑源等地为代表。南路皮影,受到陕西省皮影流派中东路流派的影响,皮影作品形体小巧玲珑,刻工精细,装饰性强,而且色彩简练明快;北路皮影,受北京西派皮影的影响,作品的形体略显肥大,刻工缜密而且精细,色泽明快艳丽。南路即晋南皮影,分布在候马、运城、临汾、新锋、曲沃等地,造型受陕西东路皮影影响,影人高约33 厘米,装饰性强;北路即晋中皮影,分布在孝义、文水、广灵、灵丘、浑源、代县等地,影人造型和演出风格受北京西城派皮影影响,早期用纸糊舞台,后改用纱蒙舞台。

山西皮影制作多用小口齿母牛皮,选料考究,不用病死或老牛皮。唱腔在不同地区采用上党梆子和秦腔。

山西孝义皮影

山西皮影戏、山西孝义皮影简介,山西皮影欣赏

在山西,最有代表性的是孝义皮影戏。孝义在战国时期属魏国,相传是孔子的弟子卜子夏带其门徒田子方、段干木到孝义讲学,传授孔子的儒家学说,利用皮影戏招揽众人来听讲,从而创建了影戏,它至今已有2400年的历史。孝义皮影戏分为“纸窗皮影戏”和“纱窗皮影戏”,当地人均称之为“灯影”、“皮影”。纸窗子是用大幅麻纸粘接而成长约两米、高约一米的屏幕,固定在框架上;纱窗子的屏幕是纱质的。二者在造型艺术上,唱腔乃至舞台艺人结构、舞台设置虽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却都是以牛皮雕制的人物、景物、道具等,通过投射到“窗子”上的影子来表演的。皮影在制作上是用牛皮或驴皮经过压磨使其透明后加以雕刻和彩绘而成的,孝义皮影制作的艺术风格是造型粗犷,线条简洁,手法夸张,突出性格。20世纪50年代,皮雕艺人刘够清借鉴吸收了陕西、晋南华丽精细的特点,兼收并蓄初步形成了孝义皮雕的新的艺术特点——风雅大方,俏丽、活泼,线条繁简并用,疏密各别,涂彩区分部位,各施浓淡,使平面的雕刻有立体感。

山西孝义皮影戏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市而得名,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据史料记载,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有班规、雕簇者存在,说明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发展成熟。

收藏: 1 次
热点文章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