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服饰纺织图案中的装饰符号(5)
(中国民间剪纸作品)

人气

这也是建立在当时织绣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基础之上的。

唐代以来,在刺绣技法上,不仅有早期能构成线条的基础绣法锁绣,铺针、齐针、戗针、套针的平绣,压金彩绣、盘金绣、打籽绣、网绣等等越来越多技法也得到广泛的使用,除了线条色块以外,还可以表现色彩更加丰富、形态逼真的写生花卉鸟兽。另外,除了汉晋经锦之外,图案色彩表现力更强的纬锦、双层锦,甚至织金锦也陆续出现。

尤其还有“通经断纬”、“挖花盘织”的“缂丝”和“妆花”的陆续发明,部分甚至全部纬丝都根据图案在局部用小梭子穿绕,甚至能表现大幅构图复杂、色彩丰富、笔法精密的画面,可以满足皇室、上层社会对于具有身份象征意义的复杂图案的织造。

宋代有个缂丝女红名手叫朱克柔,她甚至可以用缂丝模仿名人书画,花鸟、人物精巧逼真,被时人视为名画收藏。甚至徽宗皇帝也派人搜寻。明清高级服装中大面积的复杂主题图案,很大程度上也都是以缂丝、妆花完成的。

中国传统服饰纺织图案中的装饰符号从技术到寓意解决了技术层面显花的难题后,纹样的寓意成为了中国人更关注的问题。右图是明代的“万古如意”绸,由“?卍”字纹、古钱纹,以及四合如意云头纹组合成“万古如意”的吉祥符号。右图为南京云锦研究所制作的刺绣八吉祥局部,吉祥与精美并存(供图/cfp)。

苏杭等丝织中心地区, 出现了千架织机的大型官营工场。发达的纺织业,带动了染、绣、印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一般作坊甚至能染出上百种名目繁杂的色彩来。各地还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丝绸产品,花色品种多达几百种。

发达的织造、刺绣技术,也为明清吉祥图案的繁盛创造了条件,使得在织物表达各种吉祥寓意的需求被得到极大满足,不管是暗纹织物,还是刺绣、织锦等彩色织物,都形成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局面。

当时不仅织物,大到宫廷、民间建筑上的砖雕、木雕、铺地,小到各种日用器皿、家具、装饰画,以及摆设、文玩上所描绘的,几乎无一不是吉祥纹样。中国的服饰图案与纹样,可谓达到了随心所欲。

众多的吉祥图案,内容繁杂,其内涵和意蕴,大体都围绕福、禄、寿、喜、财、多子、吉祥、平安等主题。不像汉晋直接将吉祥铭文织在面料上,到了明清,吉祥图案的构成技法也变得异常丰富。大体上有借用具体事物图像的外形、特性进行象征、象形的手法,运用相同或相近发音的谐音法,以及标识符号等方法。

中国传统服饰纺织图案中的装饰符号

而此时最简单的扎染,尽管还发展出小蝴蝶、花朵等更多的纹样,但因为各种技术和表现力的局限,则只保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内地部分农村地区;蜡染与扎染情况类似,一次只能描绘一件,而且色彩单调,所以也只存在于少数民族妇女为自己精细描绘准备的服装中;单色的蓝印花布刮浆染,尽管生产便利,也因为镂空花版只能通过小点以及短线构成画面,虽然也能构成各种吉祥图案,但表现力有限,色彩相对单一,也只在民间地区得到流行;简单的几何图案土布在民间一直都有生产,但是又难以满足对吉祥构图的需求。

但时至今日,在享受了上千年高技术水平的锦绣华服之后,最简单原始的民间手工艺及图案,又渐渐回到我们的视野。纯手工的扎染布、蓝印花布、土布,因为质朴的纹样与风格,受到喜爱原生的现代中国人青睐。但绚烂的织锦绸缎,依旧是尊贵的首选。

收藏: 1 次
热点文章随机推荐